|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
汽車開始翻越大青山了
蜿蜒的山路將我們帶入了一個美麗的世界,綠色的植被覆蓋在青青的山麓上,在雨后的早晨盡情的釋放著清新
那黃色的紅色的小花怒放著,展示著生命的蓬勃和美麗
伊犁河南岸是察布查爾
這是一個錫伯族自制縣
錫伯人善射,乾隆年間,為了邊防,把她們由東北的呼倫貝爾遷調來此
來的功夫,戍卒一千人,偕同家眷和承諾一齊跟上去的親朋,共五千人,路上走了一年多
——原定三年,提早趕到了
宮廷發下的出差旅行銀子是一總包給總指揮人的,提早到,總指揮不妨白得幾何
一齊上,這支部隊生下了第三百貨個兒童!
--------我謹保證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將此作品發表于中財論壇
并保證,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發表之情形,否則本人愿承擔一切法律責任
謹授權浙江中財招商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全權負責本作品的發表和轉載等相關事宜,未經浙江中財招商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授權,其他媒體一律不得轉載
我還到過西安,去拜謁霍去病的陵墓
那一天,天空中飄著蒙蒙細雨,八百里秦川籠罩著淡藍的霧靄,微風吹過,野草野花發出簌簌之聲,如夢如幻
一代雄杰驃騎將軍就長眠于此
墓地的周圍是遼闊的田野,小麥剛剛抽穗,向日葵撫展開肥碩的葉片,金色的花蕾猶如燈盞,照亮那蒼茫的歲月
在武帝時期,霍去病和衛青是抗擊匈奴的著名將令
霍去病曾帶領漢軍從中原一直深入到大漠邊陲,跟匈奴打了幾十次戰役,在胭脂山下逐殺單于渾邪王及妻子閼氏,俘獲其祭天金人
那一次戰斗,使匈奴失去了美麗富饒的河西走廊,他們在歌中唱到“失我胭脂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這是那個民族留下的最后一支驚天悲歌,千載之后,讀罷令人愴然淚下
霍去病十七歲領軍征西,死時二十三歲,短暫的年華像流星劃過天際,留下了絢麗的光華
他病逝以后,皇帝以最高的規格將其陪葬于茂陵
霍去病的陵墓仿祁連山建造,高大巍峨
墓前有馬踏匈奴的石雕,還有石人、石象、石馬,幾千年過去了,這些石像生依然守候著將軍的忠魂,在歲月的風塵中凝望遠去的英雄
我沿著墓道走過去,用手輕撫著那些冰涼的石雕,仿佛一下觸到了大漢王朝的夢,看到了它的靈魂
那高大雄偉、狀如雪山的墳丘,那渾然天成、不事雕琢的石像生,象征的是漢朝氣象、漢朝的雄魄啊!就一個亡靈,就一個墓地,讓我們看到的是那個朝代的朗朗乾坤,以及云卷云舒、自在大氣的景觀
翻閱史書,最喜歡看的就是司馬遷的《史記》,我總是想,那個受過宮刑的文弱書生是以怎樣的意志寫完了那部煌煌巨著?漫漫長夜,耿耿秋燈,他是怎樣手握七寸竹管,蘸著心靈的血,描繪漢朝的大地生靈?后來查閱有關司馬遷的資料,我突然明白了,是的,他是漢朝人,正是那個朝代的天地靈氣,哺育了他杜鵑血、長虹貫日的精神氣魄,一部書濃縮了一個朝代的歷史,也張揚了個人的靈魂
魯迅說《史記》是“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既是對司馬遷的肯定,也是對那個朝代的贊美
那個朝代遠去了
那個朝代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精神奇葩:漢賦、樂府民歌、神話傳說、壁畫雕塑、琵琶曲、胡旋舞……更重要的是給我們留下了恢弘磅礴的大漢氣象
我們是漢人,理應珍視那個朝代的民族精神
許多意見以為魯迅先生后期的雜文沒有文學價值
我的意見正好相反,老先生越到后來,越是深味“寫作的愉悅”
有些絕妙的文章,我們在《古文觀止》中也不容易找到相似而相應的例
雄辯如韓愈,變幻如蘇軾,讀到魯迅的雜文,都會驚異贊賞,因魯迅觸及的主題與問題,遠比古人雜異;與西人比,要論好玩,喬叟、塞萬提斯、蒙田、伏爾泰,似乎都能找見魯迅人格的影子,當然,魯迅直接的影響來自尼采,憑他對世界與學問的直覺,他也如尼采一樣,早就是“偉大的反系統論者”
只是尼采的德國性格太認真,也缺魯迅的好玩,結果發瘋,雖然這發瘋也叫人起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