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縣白洋淀坐船承諾守信「多圖」[俊其飯店4b43845]內容:
白洋淀元妃荷園,位于安新縣旅游碼頭南側,毗鄰安新縣大張莊村。南北長1750米,東西寬1300米。這里水域遼闊,水質清澈,四面蘆葦環繞,水中荷花滿園,是白洋淀生態游樂景區中美的景觀之一。該景點建于2001年,占地1800畝,以自然生態為主題,園內分沙灘泳浴區、荷花觀賞區、蘆葦娛樂區。沙灘泳浴區內分深、中、淺三個水域,沙灘所用之沙質優量足,游客泳畢,備有清水沖洗間。這里有元妃遺址、元妃亭、環園路、蘆葦迷宮、歌舞臺、表演場、觀賞魚池等景點。
白洋淀漁人樂園景區



白洋淀位于東經115°45′-116°07′,北緯38°44′-38°59′之間,是大清河流域中部的天然湖泊,是華北平原上為數的淀泊之一,工程素有“北國江南”“華北明珠”之譽。淀區四周以堤為界,東至清河口,南至千里堤,西至四門堤,北至安新北堤。淀周堤長215公里(任丘境內23.9公里)。東西長39.5公里,南北寬28.5公里,2009年測量,白洋淀水域面積108.8平方公里(水位7.09米), [6]總面積336平方公里(大沽高程10.6米時),蓄水量1.024億立方米。地面景觀以水體為主,淀底高程一般在5.5-5.6米之間,3700余條的縱橫溝壑將整個淀區分成大小不等的淀泊143個。其中萬畝以上的淀泊7個(白洋淀、燒車淀、馬棚淀、羊角淀、池魚淀、石塘、小北淀),千畝至萬畝內的24個,百畝以上的大淀99個,百畝以下的淀44個。其中白洋淀面積大(本淀面積19899.0畝,位于安新縣關城正南),以此命名。



上游支流府河,《水經注》稱沈水,又名清苑河,明代,1368年保定路改名保定府后稱府河,位于白洋淀西部。府河上游有一畝泉河、候河、白草溝等支流。一畝泉河為主流,與眾多支流匯合后稱府河。府河在靈雨寺東分出一支護城河。主流向東有黃花溝、金線河匯入。與唐河匯合后入藻雜淀(藻苲淀),全長62公里。府河碼頭曾是保定城水路交通的樞紐。流經地區歷史文化豐富。潴龍河,位于白洋淀南部,因“豬化龍而成河,故名豬龍河,后改豬為潴。上游以沙河為主,并有滋河、浩河、孟良河等流入,于安國市軍詵村北匯流后,始稱潴龍河,向東北流經安平縣、博野縣、蠡縣、高陽縣,至安新縣高樓村北注入馬棚淀。入淀口在千里堤與四門堤之間。唐河,因流經唐縣而得名唐河,位于白洋淀西部。發源于山西省渾源縣南翠屏山,戰國時期,在今肅寧西入黃河,東漢至唐流經今靈丘、來源、唐縣、定縣、博野、蠡縣、高陽入安新境內,流經安新鎮南,東入雄縣、霸縣達天津入海。后又分別在1330年、1472年、1517年、1801年幾次改道入淀,1966年又辟新道(唐河新道)由建昌改韓村入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