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
地質情況
了解地基土分層地質柱狀圖及地質剖面圖,各層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地下水類型及埋藏情況,水文地址情況,水質分析結果,特別是土層的滲透性。土的滲透系數取決土的形成條件、顆粒級配、膠體顆粒含量和土的結構等因素,因此場區土層的不同深度和不同方位的滲透系數是不同的。滲透系數計算結果的真實性,勢必直接影響降水方案的選擇。由于影響滲透系數的因數復雜,一般勘察報告提供的數值多是室內試驗數據,誤差往往較大,只能供降水設計時參考,對重要工程應做現場抽水試驗加以確定。

井點降水
1-當基坑開挖較深,基坑涌水量大,且有圍護結構時,應選擇井點降水方法。即用真空(輕型)井點、噴射井點或管井深入含水層內,用不斷抽水方式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同時使土體產生固結以方便土方開挖。
2.井點布置應根據基坑平面形狀與大小、地質和水文情況、工程性質、降水深度等而定。當基坑(槽)寬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過6m時,可采用單排井點,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側;當基坑(槽)寬度大于6m或土質不良,滲透系數較大時,宜采用雙排井點,布置在基坑(槽)的兩側,當基坑面積較大時,宜采用環形井點。挖土運輸設備出入道可不封閉,間距可達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
3.井點管距坑壁不應小于1. 0~1. 5m,距離太小,易漏氣。井點間距一般為0.8~1. 6m。集水總管標高宜盡量接近地下水位線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 5%的上仰坡度,水泵軸心與總管齊平。井點管的人士深度應根據降水深度及儲水層所有位置決定,但必須將濾水管埋入含水層內,并且比挖基坑(溝、槽)底深0. 9~1. 2m,井點管的埋置深度應經計算確定。

工程項目降水之
井點降水
1、當基坑基坑開挖較深,基坑涌水量大,且有排架結構時,應挑選井點降水方式。即用真空泵(輕形)井點、噴涌井點或管道井深層次含水層內,用持續水泵方法使地下水降低至坑底下列,另外使砂土造成土體以便捷基坑開挖。
2、井點布局
◆依據基坑平面圖樣子與尺寸、地質環境和水文水利狀況、工程性質、降水深度等而定。
◆當基坑(槽)總寬低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過6m時,可采用單雙排井點,布局在地表水上下游一側;

◆當基坑(槽)總寬超過6m或土層欠佳,透水率很大時,宜采用單雙排井點
◆當基坑總面積很大時,宜采用環狀井點。
3、井點管距坑壁不可低于1.
0~1.
5m,井點間隔一般為0.8~1.
6m。過濾管埋進含水層內,而且比挖基坑(溝、槽)底深0.
9~1.
1m,井點管的埋設深度應經測算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