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
誠信可免押進親友圈驗親友圈
6、被放鴿子了,太想哭了
115、上聯:一簾門垂柳;下聯:萬斛珠光地涌蓮
母親一共生了我們姐弟三個,而作為長子的我小時侯卻是最調皮、最不聽話的一個,自然也是挨打最多的一個
可我知道,母親是愛著自己所有的兒女的
弟弟3歲時患了腦膜炎,當時9歲的姐姐只得輟學照看患病的弟弟,而母親卻把我送進了學校,我因此也就成了家中唯一讀了小學,又念完初中、高中的“秀才”
那時父親常年在千里之遙的東北煤礦工作,母親一人在家拉扯我們姐弟三人,奔忙勞碌,含辛茹苦,且節衣縮食供我讀書,其艱難是可以想象的
高中嗶業后,我來到父親所在的煤礦參加工作
遠離家鄉,我常常思念母親,而母親更是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遠方的游子——每年,我都會收到母親寄來的裝滿紅棗、栗子等我喜愛的家鄉小吃的包裹,和她求鄉鄰代寫的家書;每年,母親都盼著我能夠回家過年;在我離開家鄉的20多年里,每年365日,母親在禮拜殿上默默祈求真主,賜遠在千里之外的兒子以平安……但是,已經長大的我又何以報答母親呢?身在異鄉的我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不能為年邁多病的母親砸腰捶背,不能常回家探望,甚至不能經常寫一封家書以慰母親那顆牽掛的心!當然,自己也會想起母親,想起母親的慈愛,并且也會在佳節來臨時寄一些錢給母親,但這與母親的深愛相比,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
坐在花盆邊賣花的,幾乎都是練攤已久的婦女
她們一邊與就近的同伴閑聊,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向過往的行人叫賣,主動地介紹自己的蘭花
不來城里羨慕城里,來了城里始知樣樣作難
沒房子住,只好租賃,用電用水也要掏錢
那時工資低,雇不起保姆,只好不斷求親戚來幫忙,可誰來幫忙也不會呆多長時間,女兒小時不知換了多少個保姆
孩子三歲之后,我便天天用自行車馱她去學校,逢我有課了,便請同事幫忙照看一下,我簡直成了全職的男媽媽
記得當時市電視臺因我在報上發了一篇寫家庭生活的文章來我家采訪,當記者問及女兒爸爸好還是媽媽好時,少不經事的女兒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脫口便說:“爸爸好,爸爸天天馱我去上學
”女兒的話讓我曉知了我來城里住的得與失,因為若在鄉下,會有家人幫我照看孩子,我和女兒也許就不會有這分親和與依戀了
其實真正開始做城里人之后,留給我最初的印象就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