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
誠信可免押進親友圈驗親友圈
一、缺少從理論高度構建渭源首陽山是二賢士最后魂歸之地,更缺少經典著作的有力支撐和權威人士的一錘定音
那條河在村子的東頭,所以村里人都把它叫東河
此刻的你,白晝的喧鬧恍如隔世,它們消失得很遠,你捧著書,古人的文字在潔白的紙頁上跳躍,像音符,彈奏著你的骨頭和靈魂
多美的文字呀!比你深愛的那個人還要可靠
2002年,烈焰熊熊,大地焦灼,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醫院,一個人出現在我和妻子之間——妻子柔綿的肚腹被尖銳的刀子劃開,將他取出來——我們的兒子,又一個我們,精神與血脈的延續(聽到消息,母親很高興,說她終于有孫子了
)我也很高興,時常看著兒子,想起20多年前的鄉村生活——愛與痛,夢想與恥辱,黯淡與輝煌……多么像一場夢啊——鄉村日復一日,每次回去,我都想一個人四處看看,從熟悉到熟悉,從新生到消失(時間真是優秀的鐮刀,收割了一茬又一茬
)每次都很想看到張愛和曹菲,但總是遇不到——偶爾的一次,也還錯過了,至少相距3米遠
麗江古城的大石橋,是古城里最古老的石橋
石橋立在玉水河的中河上,和四方街東街緊緊相連
納西語稱這座大石橋為“吉底蚌笮”,意思是:河那邊村橋
納西人,歷來只把古城當做一個村莊,他們認為,他們生活的家園就只應該是當作一個村莊來看待
大石橋下流水清澈,天氣晴朗時,倒映著玉龍雪山,景致異常迷人
過去,大石橋邊馬幫云集,馬蹄踩在石板路上“的得”著響
馬幫的吆喝聲,馬匹的嘶叫聲在玉水河上連成了一片
我們現在坐在大石橋邊,大石橋邊常常靜悄悄的,人來人往,但不喧嘩,環境清幽而典雅
常有人在橋邊的茶館里品茶,在小食館里吃飯
任何人,只要到大石橋邊來坐一坐,就會得到一個好心情
我到麗江古城,坐在大石橋邊上,是為了尋找馬幫的蹤跡
我和朋友陳杰坐在大石橋邊的一家小餐館里,傾聽馬鈴聲
餐桌臨河,桌上有一把紅色的太陽傘
可以這樣說,就是為了尋找馬幫,我們才選擇大石橋,選擇玉水河邊
來到這里的目的,也是為了選擇馬鈴聲
大石橋的馬鈴,穿透時間,跨越歷史
在這個時候,我們并沒有看重吃什么美味佳肴,到了大石橋,所有的人都能變清淡
小餐館里,純樸的女孩——打工的納西妹子端到桌上的是一種心境,一種情調
我和陳杰在河邊聽傳來的悠悠馬鈴聲,談和馬鈴聲有關的“麗江茶馬古道研究會”
麗江古城有個茶馬古道研究會,外界人知道的不多,連我這個麗江人,也是在寫馬幫的時候才想起了她
據了解,研究會成立于1999年,在世紀之交
難于想象的是,創辦這個茶馬古道研究會的,是一個四川人,一個學哲學,學繪畫的自由藝術人——布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