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劑,那么味精是從那種食物中提煉出來的呢?我們平常食用味精的時候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味精是從哪種食物中提煉出來的
味精最開始是從海帶中提取出來的,有人發現海帶中含有谷氨酸鈉成分,其可以讓食物的味道能加濃郁,所以就將海帶蒸發提取出谷氨酸鈉成分,形成結晶,從而就有了味精。
后來人們發現淀粉中也含有谷氨酸鈉成分,所以現在的味精大多都是從淀粉中提取出來的,因為相比于海帶其成本更低。
食用味精的注意事項
忌高溫烹飪
味精在高溫下很容易轉化成焦谷氨酸鈉成分,而這種焦谷氨酸鈉成分食用后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我們最好在出鍋前再放味精。
忌用于堿性食物
味精在堿性環境下容易產生一種叫谷氨酸二鈉的不良氣體,所以我們在烹飪堿性食物的時候盡量不要放味精。
忌過量食用
味精放多了不但起不到給食物提鮮的作用,反而還會使菜肴產生苦澀的味道,影響食物的口感,同時還會影響我們的身體。
味精放多了怎么補救
1.如果是炒菜的時候不小心味精放多了,可以稍微加點糖來調整一下食物的味道,或者是稍微加一點水稀釋一下,這樣可以改善食物受味精影響。
2.如果是煲湯的時候不小心味精放多了的話,可以將湯倒出了一部分,然后再加水煮開即可。
味精一天吃多少為宜
6g。
味精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調味劑,其具有增加食欲的作用。且其含有谷氨酸成分,食用后可以被人體吸收形成蛋白質。但不可過量食用,一個成年人建議一天味精的攝入量不超過6g,且每一道菜建議不要超過0.5毫克。


